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08号
感谢您的光临!您是第52983278位访问者!
技术支持: 方森科技 清晨
清晨六点半,闹铃准时响起,新的一天即将开始。我以最快的速度穿衣洗漱,然后走向食堂准备自己的早餐。此时的食堂并不只有我一个人,还有项目部的老骨干——老杨师傅,他也有早起自己准备早餐的习惯。自从上个月某个早晨我与他不期而遇之后,我就与他成了“早餐友”,时常交换各自的手艺。
早餐过后,全体人员于本部门口相继集合,带着各自的工作目标在8点之前到达相应的工地,开始一天的工作。
工人
大理下关项目部主要有三大部分,市本级与大风坝项目、经开区项目和大理古城洪武路与农村公路项目。我是市本级的工长,主管的工作是人行道修补。在我还未到达施工现场之前,工人们已经先我一步,开始筹备一天的施工工作。
班组中有一个身材较小、面容较为苍老的师傅,他的工作主要负责砂浆的制备与供应,这是几项工作中最为消耗体力的一项。他较小的身材让我为他捏了一把汗,看着他跑上跑下,一个人抱一袋水泥,一个人拉着一车的砂浆上上下下,每一个上坡,他都仿佛使出全身力气与自己的极限做着较量。我本以为他坚持不了几天,但一个月后,他还是在工地每天持续着他的工作,他深深地感动了我。在后来的一次交谈中,他聊到了他的家庭,他来自红河的农村,今年快满五十了,家中有一儿一女,儿子考上了省外的重点大学,读到大三,女儿在县里的高中上学,读到高二。他的前半辈子都在村里种地,虽然收入不多,但还能养活一家子人。如今儿女都长大了,需要花的钱也多了,他趁着农闲的时间带着媳妇一起出来在工地打打零工,打算坚持几年,等儿女都大学毕业走向社会,自己身上的担子就会轻一点,过上几天幸福日子。也许,生活就是这样吧!有个理想的信念就会充满无限的能量。
“家”
下午6点,我们与工人们同时间下班。食堂已经做好了晚饭,正等待着我们回来开饭。项目部的伙食开得很好,荤素搭配很合理,加上厨师的手艺很不错,我的饭量比读书时候大了许多,每顿饭我总能吃超大碗。项目部的年轻人很多,我们总能找到许多欢乐,吃饭时,我们会聊聊一天的工作,听听别人的几个段子,愉快地“共进晚餐”。
晚饭后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时间,有时喜欢打篮球的我们会相约一起打球,有时我们也会一起打喜欢的游戏,有时我也会一个人出去散散步,沿着西洱河看看苍洱间的风景……不知不觉,我爱上了这样的生活,每天清晨跟着各位家人带着相同又有差异的目标从项目部走出去,傍晚回来一起谈谈一天发生的事,再留点时间做做喜欢的事,全力以赴触摸正在消逝的时光。
大理下关项目部是我走向社会以来的第一站,我们的团队中,年轻人居多,平均年龄可能只有二十六七岁,但我们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团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我们都有一颗为团队贡献的心。在夏末的骤雨焦阳之中,我们同工人们一起战斗,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奋力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工地虽然苦,但仍能植种梦想与收获感动,每当夜幕降临,开始总结一天的时候,大理下关项目部便是我的第一抹彩虹。
作者 路桥一部 张海驹
(责任编辑:袁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