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完成扶贫攻坚第一轮“转走访”工作

  • 【字号:
  • 阅读:3753
  • 发布:2015-10-19
  •     10月14日-16日,公司工会主席、副总经理史呈森带领公司“转走访”工作小组深入挂钩点宣威市得禄乡得禄村第五村民小组(铜厂沟村),对公司领导所挂联的15户贫困户开展第一轮“转走访”工作。
        按照省委及集团要求,公司8名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挂联15户“帮扶贫困户”,公司层面成立了“转走访”工作组。在第一轮“转走访”工作中,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调查、实地查看、访谈问卷等形式,逐户走访村民,深入了解帮扶对象的家庭生活条件、收支情况、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等情况,并协助得禄乡扶贫办采集了相关信息。为下一步制定措施、实施精准扶贫提供可靠依据。
        得禄乡位于贵州与云南的交接处,距离宣威市56公里,由10个村、117个村民小组、37个自然村组成,有农户10943户,4.1万人,辖内汉、彝、回、壮4个民族聚居,地形主要以山地、小洼地为主,属于农业乡镇,辖区内栽种粮食、玉米、土豆、烤烟、核桃等作物,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无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无工业污染。
        公司挂联的得禄乡得禄村第五村民小组(铜厂沟村)位于得禄乡南边,处在半高坡地带,受地理环境因素及当地经济的限制,村民靠种植农田、林地为生,主要经济收入为种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各村小组之间的道路多为土路,未硬化,雨天泥泞难以通行,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人均收入偏低,属集团挂帮的贫困村。
                            公司党委工作部/报道 杨扬/摄影

    心得分享:

        在云南省,有这样一个地方,它有着“滇中之窗”的称号,它是邓小平夫人浦卓琳的故乡,还有着“火腿之乡”的美称,这个地方叫做宣威,在距离宣威市56公里的地方,有一个俗有“桥乡”之称的美丽乡镇,这就是我的家乡——得禄乡。
        2015年的春天,我走出学校,踏入社会。怀揣着梦想与好奇,进入了云南五建,成为了一名建工人,而短短的几个月后,我见证并参与了云南建工和得禄乡结下的不解之缘……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云南省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的有关要求,建工集团走进了得禄乡。公司接到的工作任务是对得禄乡得禄村第五村名小组(铜厂沟村)的15户农户进行“挂包帮”“转走访”。在接到集团文件后,公司第一时间收集得禄乡相关资料,开会讨论,并成立工作小组。
        10月14日早上7点30分,工作小组在史主席的带领下正式出发。下午2点到达得禄乡人民政府,在接下来一个多小时的见面会上,得禄乡党委展书记对得禄乡整体情况进行了介绍,会议结束后,工作小组便在第一时间展开了工作。
        得禄乡得禄村第五村民小组(铜厂沟村)位于得禄乡南边,整体生活基础设施落后,生产资料缺乏,村间道路还是最原始的土泥路,连续的阴雨天气更是加大了入户难度。让人没想到的是,工作组到达第一个被访农户家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该户几天前家中老人去世,雪上加霜的是,在连续的大雨天气里,山体滑坡将家中的墙体冲垮,又夺走了家里的两条人命,本不富裕的家庭如今缺乏劳动力,缺少资金来源……走访的每一家,工作人员都仔细询问着各家各户的家庭情况、生产生活情况,认真了解贫困程度。
        10月15日一大早,工作组分成两个小组继续进行入户。因为交通不方便加上连续阴雨,本就不顺畅的乡间小路更加难以行走,但是再难的路,也挡不住工作组前行的脚步,这时我突然想到一句话——“没有建工到不了的地方”!
        的确,没有认认真真的走访调查,怎么能够制定出合理的帮扶脱贫方案呢。经过一天半的不解努力,被访问的15个困难户工作全部完成,可是工作小组并没有闲下来,而是又马不停蹄地对所有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
        作为工作小组里的一员,我有幸成参与了这一切,以一名建工人的身份,为自己的家乡尽一份力。                
                       作者 第一安装直管项目部 杨扬

     

    
    云南建投第五建设有限公司  2025 - 2028 Copy Rights 滇ICP备2021001644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08号

    感谢您的光临!您是第52487604位访问者!

    技术支持: 方森科技
    友情链接:云南建投绿美发展有限公司 - 老挝英菲迪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