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08号
感谢您的光临!您是第53015326位访问者!
技术支持: 方森科技——专访昭通市昭阳区第二人民医院项目安全员赵红兵
“既然你进我们的施工现场,我们就要对你的生命负责。”“站在高处的是你,不是我。”“辛苦挣来的钱要和家人分享。”……严厉的话、温馨的话,云南建投第五建有限公司五〇一直管部57岁的安全员赵红兵在项目现场叨叨个不停。回到项目驻地当得知我们要采访他时,这位老前辈依旧不改严肃的面孔,却对我们说:“都是踏踏实实工作,没有什么好采访的,工作不都是这么干的嘛。”
赵红兵1978年参加工作,在项目部同事们都称呼他为老革命,当我们问他有没有带徒弟,赵师摇摇头淡淡地说“现在没有,之前倒是来了个小伙子……没呆住。”对于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安全工作,赵师非常理解“年轻人一个是管不住,说了有些班组人员根本听不进去,不像我们‘厚皮老脸’工人们买我们的‘账’;另一个是要不怕得罪人,安全的责任很大,是一份不容易的工作。”他说自己是从2003年开始干安全工作的,刚开始也觉得没劲,感觉像老奶奶一样,每天都要对着项目上的人说这说那,加之项目人员流动大,总感觉自己按下葫芦浮起瓢,管理安全自己没有一天是能安心睡个好觉的。
总结15年的安全管理工作,赵师觉得安全不能投机,要“脚勤嘴勤”,还有一个关键就是要先管住工长。一天,赵师在巡检项目时发现有一个地方的安全网有破洞,破洞十分显眼,他叫来负责这块区域的工长,询问他在当天施工开始之前是否发现此处存在着安全网破损的情况,有发现情况为什么不及时处理,并拿来新的安全网让工长亲自动手把安全网栓好,要求工长不做“蒙眼人”。
赵师觉得项目上的年轻人不是不想干好事,有时候是缺乏工作的经验,缺乏好的工作习惯。工作的经验是干出来的,好的工作习惯就要尽早养成。刚来到项目的工长觉得做安全交底是安全员的事,赵师要求他做安全交底,小伙子以自己不会作为借口。从这以后每一次做交底赵师就把小伙子叫到交底现场旁站学习,刚开始小伙子站在一旁插兜抱手,觉得不是自己的事儿。通过一段时间的旁站,小伙子也站不住了,自觉按照项目部的规定对班组进行安全交底。这样的教导还不止这一次,在做电梯井临边防护时,工长们没有仔细看方案,把25乘25的防护网做成了40乘40的,赵师把工长们叫到现场,让他们自己试试是否兜得住自己,大家都十分愧疚,赵师要求他们在一天之内把现场的网子一个一个亲自动手焊接成符合规格的防护网。
严格的要求,项目上没有人是不服气的,因为这样严格的要求让项目上的管理人员都不会对项目的安全管理视若无睹。6月中旬公司来到项目调研,还没有走进项目就被拦下,大家扶扶安全帽、看看脚上穿着的防穿刺鞋,并没有觉得少了什么安全防护。管理人员却提醒还要穿反光背心才能进场。
赵师说,每个项目的施工内容不同安全管理的重点也就不同,现在安全管理的方法和设备都越来越先进,学习不能停,动脑也不能停。在项目现场,赵师指了指基坑边的定型防护栏:“这样的防护栏非常方便,当我们做到电梯临边防护的时候,只用在这种定型防护栏上加两个‘小耳朵’就可以焊接到相应位置,避免了工人们理解不到位把临边防护做得不符合标准的情况,也节约很多人工费、材料费。”来到配电箱前,赵师让我们拿出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电箱检修的记录就显示在手机屏幕上,检修电箱的人员操作完后只用通过手机填写记录即可,“以前我们都是用一本本子或者A4纸封个塑封口袋装在里面,现在用手机扫码的方法更便捷更高效,需要的时候我们再把记录打印出来,我觉得非常实用。”
问赵师管理安全最理想的状态是什么,“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连磕磕碰碰最好都别有。”赵师觉得养家糊口安全是保障,不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工友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每次遇到赶工期赶得眼红的劳务班组,赵师都会跟他们说:“家里还有家人等着大家,要挣钱养家也要平平安安。”
安心、踏实是跟随着赵师的脚步走完项目的感觉,在这份安心的背后是项目团队打造的安全氛围,是赵师要求项目管理人员人人脑子里要装着安全意识,人人肩上都要扛起安全责任,人人心里都想着入场工作人员生命的教诲。赵红兵依旧坚守在安全岗位的一线,我们相信只要人人都扛起安全的责任,每个管理人员都是“安全员”。
党委工作部 白若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