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京明城墙想到的……

  • 【字号:
  • 阅读:2672
  • 发布:2011-08-03
  •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南京明城墙,历经600多年风雨而未倒,依然固若金汤。它所用的砖块由长江中下游附近的府(州)、县烧制。今天,细心的游客还可以在一些砖块上找到斑驳的铭文,除时间、州府名之外,还有监造官、烧窑匠,制砖人,提调官(运输官)等人名。砖上刻人名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责任到人。据记载,交砖时,检验官会让两名士兵抱砖相击,城砖不脱皮,不破碎,声音清脆,方为合格。如果城砖掉皮,破碎,声音浑浊或有裂缝,则为不和合格。不合格砖块一旦超过规定数量,则该批城砖即被定为不合格产品必须重烧。如两度检验不合格,铭文中记录的有关提调官及各个环节的具体责任人就会受到严惩,重者甚至会被砍头。这是南京明城墙质量得以保证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古以来,工程建设就是惠及百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古人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们的管理非常严格,注重从源头上抓起,千方百计把劣质材料挡在工地之外。在今天,我们许多地方搞工程建设恰恰缺少这方面的监督机制,有的建设单位竟向施工单位推荐假冒伪劣建筑材料,并从中捞取“好处”;有的建筑材料生产厂家、推销商和施工单位相互勾结,“克隆”出以假乱真的建筑材料,更有甚者则是偷工减料,从中获得更多经济利益。近年来,媒体披露的许多建筑安全事故很多是由于使用了劣质材料而引起的。假如每一个工程项目都能像当初建南京城墙那样,从严把关,认真落实责任制,恐怕不会发生那一幕幕的悲剧,即使是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故,在追究有关部门及参建者的责任时,也不会出现相互扯皮、推诿、推脱责任的事情。
       在今天的工程建设中,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建南京古城墙时所采取的方法。一方面,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的有关法规和制度,强化工程管理责任制的落实,增加工程质量标准考核的透明度,使工程管理有法必依、违法必纠,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把那些参加工程建设的各单位领导名单、材料供应商、检验负责人及施工项目经理等有关的详细资料记录下来,公布于众。如此,那些建造“豆腐渣”工程的参与者则将大白于天下,再无造假、售假、用假的机会。
          作者 第三直管部 邓宏博
    
    云南建投第五建设有限公司  2025 - 2028 Copy Rights 滇ICP备2021001644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08号

    感谢您的光临!您是第51905137位访问者!

    技术支持: 方森科技
    友情链接:云南建投绿美发展有限公司 - 老挝英菲迪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