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的建筑施工企业融资需求及融资策略研究

  • 【字号:
  • 阅读:2428
  • 发布:2009-12-22
  • 发展中的建筑施工企业融资需求及融资策略研究

    管红梅

    受行业竞争激烈、市场监管主体缺位、监管手段落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筑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资金紧张、“三角债”严重的行业。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的产值规模,有较强的市场占有率,但仍然为资金问题所困扰,资金的不足,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制约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获取。因此,本文首先对这类企业的融资需求进行分析,进而对适合这类企业的融资策略做了进一步地研究和探讨。

    一、融资需求分析

    发展中的建筑施工企业,正处于规模快速扩张这样一个阶段,其融资需求可大致分为原有传统房建业务资金需求和新业务资金需求。

    (一)原有传统房建业务资金需求

    随着建筑市场对资本的需求与依赖,以及招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各种保函保证金等与垫资施工幅度的层层加码,促使工程业务转向资本实力方面流动,并加速了施工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此时的企业,若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或是强大的融资能力,不要说业务难接到,很可能连短期的生存与发展都受到了深刻影响。就是承揽到了工程,也要面对日益增多的工程拖欠款,从量上来说,承揽、施工的工程项目越多,拖欠的工程进度款和工程尾款绝对数量也就越大。

    (二)新业务资金需求

    传统房建业务市场虽大,但利润率偏低,借鉴国外建筑行业的发展经验,到一定的阶段,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将是“一体化”经营趋势,由企业提供一体化服务,充分整合资源,增加利润节点。而“一体化”战略中的一些新业务、新的承包模式,都需要大量资本的投入,例如BT、BOT等模式,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建好项目再转让出去;又如,扩展周转材料租赁、设备租赁等业务,也需要大量资金来购买周转材料和设备。

    总而言之,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获得来看,筹资需求非常之大,筹资管理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融资策略研究

    短期筹资策略谋求的是“资金链”的维持,只有“资金链”保持延续,才有可能继续生存,才谈得上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短期来说必须做好现金流的预测和计划,对需要或多余的资金早做安排、早做筹划,尽量防止无法应对的资金缺口出现。体现的是一个现金流的“计划性”和现金流的管理。

    长期筹资策略的重点则是要提升企业自身的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为培育不同的筹资渠道和方法打好基础,进而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这样才能满足企业规模扩张的资金需求。可以概括为市场、利润和现金流并重。

       (一)短期筹资策略

    1.短期筹资策略的实现前提

    由于建筑产品本身的特殊性,“产品”完成周期长,“产品”成本构成复杂,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非常多,加上工程项目众多,因此造成了建筑企业的现金流预测成为一个难题。

    因现金流预测较难,管理也较粗放,很多建筑企业对于现金需求与现金溢余的出现就处于一种盲目无知、被动接受的状态。但只有提前预测或计划到现金的需求和溢余,那才能早做准备,不至于因事件突发而“支付不能”,导致企业损失或最终引发企业的终结。

    所以,现金流的预测和计划是短期融资策略的实现前提。

    2.短期筹资方式的选择

    短期筹资的便捷、快速是很重要的。在短期筹资方式的选择上,主要可以采用传统的银行信贷、商业信用、项目内部融资等方式。此外,根据建筑企业的资产特点,可以引入资产证券化等较适宜建筑企业使用的新金融产品。

    1、银行信贷

    国内银行信贷制度改革以后,加强了信贷风险的管理。正如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所说:“加强贷款风险管理,主要是看借款人还款能力、意愿及信用记录,看是否符合环保、土地管理、项目资本金等产业政策导向,而不是片面地、简单地限制哪个行业不贷或少贷,真正做到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审慎控制贷款发放。” 

    面对越来越规范化、市场化运作的银行业,企业应当怎么做呢? 

    对于银行来说,企业是重要的潜在客户,银行首先希望通过将吸收存款得来的资金放贷给资信情况较好的客户,以取得较高的利息收入,赚取差价;其次,银行希望通过信贷业务取得客户其他方面的银行业务,如存款、结算业务等。有句话经常被用来形容银行业务特点,即银行只喜欢“锦上添花”,而不会“雪中送炭”。话虽然残酷,但却是银行业运作的真谛。

    对于企业来说,取得银行贷款是为了方便企业未来更大的发展,解决资金周转问题、缓解资金困难。一方面,要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作出实实在在的努力,给银行一个规范运作的良好形象。

    在与银行建立良好关系方面,主要有这么一些技巧:(1)与银行及银行业务人员之间建立沟通渠道。(2)在现金较充足的时候注意培养与银行的关系。(3)集中选择结算银行,便于取得较优惠的合作条件。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工程项目点多面广,经常出于结算方便或是建设方要求等原因而多头开户,多头开户造成了资金的分散,无法形成“资金池”效应。通过资金的集中可以大大增加在主要业务银行的资金流量,可以增强银行对公司的信任度。

    在给银行一个规范运作的良好形象方面,企业必须作出这么一些努力:(1)建立现代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2)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提供准确的财务资料,帮助银行了解自己。(3)提高理财能力,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4)保持诚信、讲信用的记录。无论如何都不应发生 “逾期贷款未还”、“利息拖欠”之类的情况,这对于银行信贷来说尤为重要。

    2.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主要是通过占用下游供应商、分包商等的资金来实现的,其交易运作成本较低,但其缺陷是往往具有随机性、短期性,不便于做还款计划,面临频繁、不易预见的付款压力,容易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因此,商业信用筹资一般只能用于短期的资金缺口,而且必须做好充分的清理、分类和计划工作,并和债权人妥善沟通,达成一致,避免给企业带来过大的财务风险。

    3、项目内部融资

    在说到项目内部融资时,不得不说到“项目模拟股份制”。项目模拟股份(虚拟股票)管理模式,是在工程项目部内部参照股份制管理、分配办法和相关程序要求,对项目部主要利益人和责任人分配认股额度,实行模拟股份制管理和分配,最终按项目实现的效益进行按股分红。它既是一种激励约束机制,又是一种筹集资金的方式。

    在使用项目模拟股份制融资时,应当注意和避免几个问题:一是对所筹资金的用途和流向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二是事前要分析项目预计盈利是否有消化模拟股份融资的预期收益率能力;三是这种方式的合法性还是个不容易确定和解决的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否则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带来“非法集资”的罪名。 

    总之,对项目内部融资必须规范融资用途,核准额度,谨慎操作。

    4、资产证券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筹资渠道已经不能满足建筑企业日益扩大的多层次资金需求,因此,有必要引进一些适应建筑企业和建筑产品特点的新的融资方式和金融产品。资产证券化融资策略就是一种比较适应建筑企业特点的新型融资方式。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原始权益人不流通的资产或可预见的未来收入通过特设机构,构造和转换为资本市场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即证券的过程。

    建筑企业中最适合证券化的资产就是大量存在的应收帐款,通过应收帐款的证券化,可以达到使融资者匿名融资、表外融资、提高存量资产的质量、加速资产周转和资金循环、提高资产收益率和资金使用效率等目的。

    (二)长期筹资策略

    1.长期筹资方式选择分析

    主要可以采取发行债券、发行股票(或是直接吸收股权投资)、长期借款、内源融资、融资租赁和项目融资等方式。建筑施工企业对几种方式的利用机会如下:

    企业债券:自2008年4月15日起《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施行后,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真正可以开始市场化运作,这也给企业的资金融通达打开了一条更广阔的通道。但市场化运作方式发行企业债券也意味着该企业必须有一定的市场吸引力,否则很可能发行失败、达不到筹资目的。

    股票筹资:虽几经改革,但我国对股票公开发行公司仍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需要达到一定的准入条件,同时由于“排队”等候上市的企业比较多,因此也需要相当长的一段运作时间。

    长期借款:银行对长期贷款的发放有着更为严格的审核程序,建筑施工企业的业绩和财务状况较难满足取得条件;

    内源融资:挖掘企业的内源融资规模也是解决长期资金来源的根本战略,主要可以通过“成本领先战略”、“零库存战略”等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形成稳定可靠的长期资金来源。

    融资租赁: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投入,融资租赁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寻求的、新的融资和盘活资金的渠道。

    项目融资:是以特定项目的资产、预期收益或权益作为抵押而取得的一种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的融资或贷款。该融资方式一般应用于现金流量稳定的发电、道路、铁路、机场、桥梁等大型基建项目,目前应用领域逐渐扩大。经常与BT、BOT等模式配合运用。随着“一体化经营战略的实施,这种方式会用得越来越多。

    另外,稳定的商业信用余额、短期借款年平均余额,事实上也形成了一个长期的资金来源。企业对此可以作为长期资金加以利用,但必须谨慎使用、留有余地、合理规划。

    2.长期筹资能力培养策略

    前面所讲到的,“面对很‘势利的银行,企业必须建立与银行的良好关系,必须作出实实在在的努力,给银行一个规范运作的良好形象,尽量展示自己的优势,取得银行的信任”,这些也是长期融资能力培养的一个方面。

    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的提升是长期筹资能力培养最直接、最根本的策略。以当前的几种长期融资方式来看,无论是要争取公开发行股票、进入资本市场,还是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发行债券,或是获得银行等的长期借款,或是通过内源融资增加留存,都需要企业实实在在的业绩来支撑。

    总而言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新的融

    资方式也越来越多,必须不断地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来选择恰当的融资渠道和方式,不断

    地提升企业自身的财务实力,也才能获得更大的融资空间,进而获得企业发展壮大所必需的资

    金。

     

    
    云南建投第五建设有限公司  2025 - 2028 Copy Rights 滇ICP备2021001644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908号

    感谢您的光临!您是第51908188位访问者!

    技术支持: 方森科技
    友情链接:云南建投绿美发展有限公司 - 老挝英菲迪集团